各支部、各科室:
在深入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灵江先锋”创先争优活动中,每位党员、干部职工都要以先进典型来对照自己,查找自己差距,明确努力方向。为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先进典型,激励全院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勤奋工作,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党总支决定,在开展向沈浩、王伯祥、陈柱平、钟伟良、毛文国、何小川、侯秋来等先进典型的同时,在全院广泛开展向谢娟娟同志学习,争当优秀卫生管理者、优秀医学专家、优秀护理技能状元、优秀学科带头人、廉洁行医标兵的“五个争当”活动。
谢娟娟同志在近五十年的从医生涯中,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几十年如一日,忘我工作,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谢娟娟同志是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共产党员的先进典范。谢娟娟同志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在群众中广为传诵,感人至深。
我们要学习谢娟娟同志敬业奉献、忘我工作的思想境界。热爱本职,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奉献社会,提升自身的人生价值。要学习她长期潜心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坚持不懈地钻研医疗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要学习她“病人是第一的”、“一切为了病人”的工作宗旨,把患者的病痛当作自己的疾苦,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痛苦,时时体现出“医者父母心”的崇高情怀。要学习她朴实无华、廉洁行医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淡泊名利,视医疗岗位为神圣的工作,把救死扶伤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为弘扬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升我院的社会形象和美誉度作出贡献。
全院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把开展向谢娟娟同志学习活动作为当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紧密联系实际。通过专题学习会、座谈交流等方式,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中掀起学习谢娟娟同志的热潮,用她的崇高精神、感人事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做时代先锋。要把向谢娟娟同志学习活动与做好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使广大干部党员受到一次思想上的洗礼,使我们的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改善,使我们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具体要求:
1、9月20日前,各科室组织一次专题学习会。
2、各支部9月20日前以书面形式上报学习计划,在12月30日上报学习小结。
附一: 谢娟娟同志简介
附二:《今日临海》“涓涓细流 杏林春暖”
附三:《今日临海》“只要病人需要,我就会坚持下去!”
临海市中医院
2010年8月20日
抄报:临海市卫生局党委
附一:谢娟娟同志简介
谢娟娟,女,1942年10出生于临海,1963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到临海市中医院工作至今,现为中妇科主任中医师。
历年荣誉:
1989年被评为台州市先进女医务工作者
1989年被评为台州市卫生系统“双优”百日竞赛最佳医生
1993年被评为临海市“三八红旗手”
1995年被评为临海市十大杰出女性
1996年被评为台州市首届十佳卫生工作者
2008年被评为台州市百姓心目中好医生
2008年被评为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被评为临海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2010年被评为临海市十大杰出女性
2010年被评为临海市“学习型党员”
附二:
涓涓细流 杏林春暖
——记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谢娟娟
本报记者 胡慧红
做了一辈子中医的老父亲,临终弥留之际,依然五指伸手于空中做诊断状,问他做什么?老父亲在神志模糊的状态下,艰难地回答:“看病啊,乡下人来趟城里看病,不容易啊!”
这一幕,已过去近30年,然而在谢娟娟的心中,却清晰如常,并一直督促着她,做一位实实在在为老百姓看病的好医生。
“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篇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也成了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谢娟娟的座右铭。
患者心中,“谢医师”是一个品牌
谢娟娟可谓出生于杏林世家,外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有名的老中医。由于从小的耐心和细心,父亲谢天心认为是学医的好苗子,经常教她为人为医的基本道德,并要求随学左右。
中医基础典籍的学习,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何况父亲的教导很严格,但谢娟娟还是将《汤头歌》、《伤寒论》、《千金方》等经典老老实实地背诵下来,“拿一点纸抄下来,放在身上随时背,背熟了再换一张。”来不得半点马虎。
如今,69岁的谢娟娟,即使早已名扬我市医学界,仍然不放松对中医经典籍要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碰到疑难杂症的时候,还得回去翻找经典”,她的床头,常年放置着《衷中参西录》、《药物学》等典籍,以供查用。
辛勤的钻研,换来医术的精湛,在患者的心中,“谢医师”俨然成为一个品牌。曾经有位女性患者,在大学时期即断了月经,导致无法生育。一个偶然的机会,到市中医院口腔科看病,谈起自己的情况,经科室医生介绍,找到谢娟娟医师。经过她的精心调理,最终身体恢复如初,顺利怀孕生产。
这样的事例,在谢娟娟近50年的从医生涯中,只是沧海一粟。她的门诊室前,从来都是人满为患,乃至3个月后、5个月后,都已经有患者预约等待,面对如此景况,谢娟娟只好开玩笑地表示:“看来,在约定的时间之前,我是连死也不能死的了。”
为人朴实无华,仿佛重回“毛泽东时代”
慕名而来的患者实在太多,往往当天的门诊结束时,都已是午后一两点钟,甚至有时会连续看到下午4点钟,一坐就是10小时,连去趟洗手间的功夫都抽不出来,这就是中医师谢娟娟的行医常态。
谢娟娟的午饭,通常都要到下午三四点钟才能吃上,而她的晚饭,在平常人已经是夜宵时间。吃的是简单的稀饭,早上留下的,下午回来热一下,接着吃。
她不讲究吃,也不讲究穿,晴天一双布鞋,雨天换成胶鞋,寒来暑往。身上的衣服,是在乡间农村看到的那种最平常的装扮,而且换来换去都是这几件,“我也不需要好,能穿就行了”。事实上,她压根就没心思花在穿着打扮上,尤其到了夏天,甚至会一件衣服头天穿了,洗净晾干,第二天拿下来继续穿,因为觉得折叠衣服也很浪费时间。
在她的门诊室,墙上挂的洗脸毛巾,已经破了好几个洞,没关系,还可以继续用;脸盆底下漏了条缝,用牙膏盒补一补,不碍事;办公桌上的油漆,已经被摩擦得完全掉色,现出了木质的本来面目;要写点东西,从整张纸上撕下一点点,够写就行,公家的东西,浪费了心疼。
她在医院的工资存折,十几年来,一直是交由负责财务的同事杜素云保管,自己需要多少,就拿多少,她没有时间领工资,也不会操作银行的那套存取手续。去市场买菜,她直接把“钱袋子”给别人,让人自己拿,而她的“钱袋子”,说白了就是一把钱捏在一张纸里,或者塞在一个塑料袋里。如果现在让她一个人去耀达商场里转,一定转不出来。
咋一看这样的人,感觉像是回到了“毛泽东时代”,与现实社会脱离,不懂得享受生活。而她的家,也正如她的为人一样,异常的干净整洁,朴实无华。数十年来,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平平淡淡地生活着,与她在医术上的成就,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心扑在医疗事业上,无暇顾及他物,这是医师谢娟娟的真实写照。
“做人做事要认真,否则良心会不安”
她门诊室的抽屉里,经常会预备一些钱,当有些患者带的钱不够支付药费时,她就自己为他们垫付。已退休的同事郑丽丹反映,曾经有位小姑娘过来看病,家中很困难,谢娟娟知道后,很同情,就自己拿出三四千元钱送给那位姑娘,“后来别人问谢医师这件事,她都说没有。”
不少患者,与谢娟娟几次接触下来,就把她当朋友、亲人看待。很多患者,出于发自内心的感恩,想带点东西送给她,尤其是一些农民朋友,会将自家产的大米、蔬菜送给她。对于这些,谢娟娟从来都是摆着面孔说“狠”话:“你送东西没关系,下次别想让我给你看病。”
她说,医生为人看好病,本来就是分内之事。这些蔬菜瓜果,大街上都可以买的,为什么要别人送呢?不过,她自己却时常将自个儿腌制的咸菜、萝卜等菜,拿给医院的同事品尝。
对于他人的好心好意,谢娟娟经常为之惭愧,“我都没有时间跟你们好,也没时间跟你们聊天。”即使是对于自己的家人,她一样是感到愧疚。由于医院工作太忙,她没有时间照顾小孙子,都是由外婆带大,“没有尽到做奶奶的责任”,一讲起孙子的事,谢娟娟的眼眶中,就会溢出泪水。
她常说,做人做事一定要认真,否则良心会不安,“有一点做错了,心脏就会扑腾扑腾地跳”。她总是希望别人一切都好,自己则是无所谓。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的文章中,提倡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而眼前的医师谢娟娟,不正是这样的人嘛!
附三:
“只要病人需要,我就会坚持下去!”
----记临海市“十大杰出女性”、市中医院
中妇科主任中医师谢娟娟
本报记者 张建云
早就听说市中医院里有位老中医,医术精湛,待人温厚仁慈,深得病家和家人的信赖,很多病人从黄岩、椒江等地慕名前来就诊。到采访时,记者才了解到,这名老中医就是市中医院中妇科主任中医师谢娟娟。68岁的她最近荣获了2009年临海市“十大杰出女性”称号。
3月初,记者几次约访她都没有成功。中医院办公室工作人员解释说。“谢医师实在是太忙了,每天从早晨上班时间不到7点钟就开始忙了,一直忙到下班时间。实在没有时间接受采访。”
3月4日上午,天空下着大雨,记者得知:因为天气原因,当天就诊者不是太多。这样,记者有幸采访到谢医师。
采访前,记者从办公室了解到:谢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父亲谢天心是当地的名医。她天资聪颖,少年好学,自幼耳濡目染,受家庭熏陶,四、五岁时即能背诵《汤头歌》,曾悉心研读《内经》、《伤寒杂病论》、《傅青主女科》等中医著作。早年受业于名中医王韵鲜,行医途中目睹妇女之病痛,于是潜心钻研,后又得省中医院妇科名家裘笑梅、盛玉凤精心传授,医术逐日增长,且待人温厚仁慈,深得病家信赖,医誉随之鹊起。
在市中医院三楼的中妇科室,记者见到了谢医师,她正在诊治病人。只见她轻声细语地一边向病人了解症状,一边认真书写病案。她显得祥和而又耐心,像一位老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样谆谆告诫。记者被这种氛围所感染,进到了科室10多分钟,始终没有打扰了他们。记者留意到,在谢医师的桌角,垒着高高一摞的预约单。在趁换就诊者之机,谢医师轻声地告诉记者:“不好意思啊,今天上午大概有40位就诊者,目前才诊到第26位。采访等下班吧,这样我就不会占用病人时间”。
趁这空隙,记者采访到了谢医师的同事们和在她这里就诊的病人。
“朝夕共甘苦,病历如手足。生命诚可贵,病友价更高。”这是同科室的同事马永华对她的评价。他向记者透露说,他与谢医师共事了6年了,在他看来,谢医师整天忙忙碌碌,把病友看成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她医术精湛,淡薄名利,为人质朴善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事周桂青说。
在病人眼中,谢医师不是一个高高在上、令人畏惧的医师,而是母亲一样的仁爱与慈祥,一个值得病人信赖的人。“在谢医师这里看病我放心,她医术好,又不乱开药。”“谢医师很耐心,也很细心。”“她这么大岁数了,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我很佩服她。”就诊者纷纷说。
在谢医师的科室里,记者了解到了有个《最怪告知》:因思想高度集中,讲得太嘈杂会影响工作,请免讲“谢谢!”“拜拜!”“再见!”恕却之不恭了。病人一个接着一个,容不得她喘口气,但她并不因为忙而马虎,每一个病人她都认真对待,整个过程十分投入,几乎到了忘我的境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谢医师无论是春夏秋冬,总是提前到诊室,夏天她7时不到就到了,冬天她7时多一点就到了。她上班提前而下班却总比大家迟,迟个1个小时、2个小时那是常事。谢医师说,“为了使远道的病人能赶上回家的车,我要把当天预约的病号及加号的全部看完才下班回家吃中饭,当把这些病人看完往往是下午2、3点钟了。”
“您这么大岁数了,每天还这样忙碌和奔波,您不感觉到辛苦吗?”记者问,
“已经习惯了!不辛苦!能把病人的病看好了,我就很高兴,很有成就感。”谢医师说。
由于工作突出,谢娟娟先后被评为台州市先进女医护工作者、台州市十佳医护工作者,荣获临海市十大杰出女性、“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活动标兵等多项荣誉。2008年被台州市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台州市百姓心目中好医生称号。面对荣誉,谢医师说“工作是应该的,我这么大年纪的人了,荣誉、金钱都没有多大意义了,能把病人的病看好,这是最重要的。”
从医近50年来,谢娟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医者父母心’的高尚品质。已有68岁的她看起来依然精神矍铄,而她自己也说,“目前身体还很健朗,只要病人需要,我就会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