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临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临海市卫生系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临卫[2011]114号)的要求,为积极探索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不断加大预防腐败力度,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以廉政风险排查为基础,以规范和制约公共权力为核心,以建立健全防控制度为保障,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廉政风险,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健全本院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推动医院事业“十二五”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坚强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出发点,通过规范公共权力运行,提升工作效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突出单位领导班子,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岗位,关键环节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如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等采购领域,临床活动中收受回扣或提成的行为等,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融入业务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3、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研究和改革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探索创新有利于降低廉政风险,加强从源头预防腐败的改革举措。
4、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从医院的实际出发,区别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二、主要任务
围绕规范公共权力运行,参照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流程图(详见附件),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全面排查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引发廉政风险的问题,通过评估风险等级、梳理权力清单、规范权力运行、加强风险预警、强化考核追究等手段,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等措施,到2011年底前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实现全覆盖,力争到2012年初步建立覆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具体工作分五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部署动员阶段:2011年12月上旬
本阶段主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健全组织。院党政班子要高度重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认真实施。为切实推进此项工作,成立临海市中医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组 长:卢立广、林 健;副组长:罗志华、叶瑞华、周 敏;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罗志华(兼);成 员:杨 琦、罗金水、唐菊玲、丁菊芳、陈 佳、邬锦华、周桂青、卢海跃、冯 锦、卢 敦。
2、宣传动员。通过召开院周会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氛围,增强紧迫感,使每位党员干部形成“廉政风险无处不在、风险防范人人有责”的共识,进而提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风险排查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月底
要以“排查廉政风险”为基础,分组负责,责任到人,找准、找全、找深廉政风险点,使预防风险的意识“内化于心”,构建廉政风险的心理防线。本阶段主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查找廉政风险点。廉政风险点的查找应根据单位职能、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采取自己查、互相找、群众帮、领导点、组织审、公开亮等多种方式,分单位、科室、个人岗位三个层面进行,特别是对高危岗位、高危权限、高危环节和高危时段的廉政风险,要全面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准确确定廉政风险。一是查找单位廉政风险。结合本单位实际,对照决策程序和权力运行图,重点查找在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廉政风险内容及表现形式,经班子集体研究审核确定后,填写《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登记表》。二是查找科室廉政风险。对管理人、财、物等事项的重要岗位,由科室对照职责定位等情况,查找在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并细化风险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经分管领导审核、班子集体研究确定后,填写《科室廉政风险防控登记表》。三是查找个人岗位廉政风险。全体工作人员对照履行职责、执行制度的情况,认真查找个人岗位存在的廉政风险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其中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重点查找自身在决策决断、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廉政风险,中层干部重点查找并分析个人在行使自由裁量权和业务处置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一般干部职工查找业务处置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职工岗位廉政风险分别经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中层干部和科室负责人审核,单位班子集体确定后,填写《个人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登记表》。
2、评估廉政风险等级。廉政风险分为三级:一级风险为发生机率高,或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严重损害后果,有可能触犯国家法律,构成犯罪的风险,如涉及“三重一大”事项、较大的人财物管理权或自由裁量权的岗位。二级风险为发生机率较高,或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较为严重损害后果,有可能违反党纪政纪和相关法规,受到党纪政纪处方的风险,如涉及不直接拥有人财物的支配权,但可借助工作中的权力和机会谋取私利的岗位。三级风险为发生机率较小,或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风险,主要涉及没有人财物等权力、工作内容较公开透明的岗位。一级廉政风险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二级廉政风险由单位分管领导负责,三级廉政风险由科室负责人直接管理和负责。医院在对各个人岗位、科室和单位排查的风险进行认真审核、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风险发生机率和危害损失程度,确定各风险点等级和防控措施,并向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公示。
3、建立廉政风险信息库。收集、归档医院、科室部门、个人查找的廉政风险点和采取的防控措施。对查找的廉政风险要加强综合分析和研判,结合信访举报、考核检查等渠道获得的信息,建立廉政风险信息库,并适时更新信息库内容,实行动态管理。
(三)积极防范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
要以“防范廉政风险”为关键,夯实基础,狠抓工作落实,使预防风险的举措“固化于制”,构建廉政风险的制度防线。本阶段主要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开展风险教育。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专题教育,应根据廉政风险等级和岗位特点,从容易滋生腐败、发生不正之风特别是利益冲突的领域入手,有针对性地安排廉政教育,通过情景教育、案例警示以及知识测试、廉政承诺、约访谈话等多种形式,突出抓好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岗位廉政行为规范教育、廉政风险防控教育和法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廉洁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医院要收集、编写教育案例,编写的教育案例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警示意义,既要有案情描述,又要有案情点评。
2、规范工作流程。一是清权确权。按照“谁行驶、谁清理”的原则,对单位、科室和个人岗位权力事项自下而上进行清理规范,逐项审核确定权力事项的类别(指干部使用、人事招聘、工作决策、财务管理、职称评审、物资设备采购权、基建管理权、资金分配权等)、行使依据、责任主体。二是编制目录。清权确权后,按照“程序法定、流程简便”的要求,编制岗位职权目录、制度目录和业务流程目录,各项权力目录经单位班子集体研究确定后,形成《单位廉政风险权力目录》,于2012年3月底前医院收集后报送局办公室。三是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按照权力类别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显示该类别权力的基本运行程序,并在流程图上标明廉政风险点。
3、合理配置权力。不断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对重要科室负责人、重点岗位人员应按规定实行定期轮岗交流。继续执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程、物资采购等制度。全面实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绩效评估制、行政问责制。
4、推行“阳光权力”。按照决策科学民主、行政处罚透明、党务政务公开全面的要求,进一步把权责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裁量标准以及办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和信息化技术,推行网上公开,促进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公开化、程序化。
5、建立防控模式。在权责清理、裁量规范、流程优化、风险查找的基础上,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对于流程中可能发生人为干预行为的节点,特别是重要廉政风险点,要建立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可行管用的廉政风险防控模式。主要建立两大类廉政风险防控模式:第一类是建立岗位职能个性的廉政风险防控模式。根据“风险定到岗,制定建到岗,责任落到人”的要求,完善岗位廉政风险管理制度,设计相应的防控模式。第二类是建立事业单位共性的廉政风险防控模式,主要是要健全落实“三重一大”议事规则、行政执行费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完善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建立防控模式,使监督制约机制延伸到行政、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点、线、面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控制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提升制度的执行力。
(四)有效控制阶段:2012年4月—2012年5月
要以“控制廉政风险”为保障,精心打造廉政风险防范“安全网“,使预防风险的机制“外化于行”,构建廉政风险警示防线。本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1、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实时监控机制,对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关键环节实施全程、实时监察。对照廉政风险防控模式的运行标准,健全工作人员月度自查自纠制度,组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在监控中及时掌握廉政风险相关信息和发展趋势。
2、实行风险预警。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开展廉政风险分析活动,通过采集动态督查、民主生活会、民主测评、检查考核、明查暗访、信访举报、效能投诉等廉政风险信息,经讨论分析,研究确定,按干部管理权限启动三级预警。对实施错误行为,构成轻微违规违纪,但可以不予处分的党员干部,启动一级(红色)预警,通过责令整改等方式,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对工作中失误或偏差的党员干部,启动二级(黄色)预警,通过诫勉纠错等方式,督促及时纠正错误;对群众反映的可能出现腐败问题的党员干部,启动三级(橙色)预警,通过约谈、重点提醒等方式进行警示提醒。
3、实施风险干预。建立廉政风险干预制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对党员干部从政(从业)的不同时段和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重要节点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及时采取提醒、谈心谈话、函询、诫勉谈话、寄送廉政风险干预指导手册等方式,告知党员干部可能面临的廉政风险,有关法律法规纪律的规定、曾经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例,以及有关防范廉政风险的具体要求和建议,主动帮助其防控和化解廉政风险,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防线。
4、严格落实责任。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问责办法,按照党员干部对所在科室负责人负责,科室负责人对分管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对主要领导负责的原则,逐级签订廉政风险防范责任书。对制度不落实、防控措施不到位的,责令纠错整改。对纠错整改不力,造成后果的,按照相关规定作出处理。对于违反或者未能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导致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
5、组织绩效评估。制定廉政风险绩效评估办法,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上级检查、社会评价等方式,对廉政风险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我院将把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情况纳入年终考评,作为评先评优和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6、实施修正优化。对新出现的廉政风险要及时制订和优化防控措施,形成廉政风险防控动态修正优化机制,推进源头防腐工作向纵深发展。
(五)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6月
及时总结提炼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树立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认真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查漏补缺,寻求对策,深入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大、标准高。医院要把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中之重来抓,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带头查找廉政风险,带头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管辖范围内的廉政防控工作,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同时,按照市卫生局要求,要及时填报《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统计表》,定期上报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二)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既是推进惩防体系构建的重要抓手,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中,要突出抓好领导班子、重要岗位、关键环节和重点人员的廉政风险防控,一方面要围绕人事权、公务权、办事权、医疗药械采购权、大宗物资采购权和工程建设管理权等六方面权力,突出抓好风险查找、防控措施制定等重点环节,认真研究,深刻剖析,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要以项目化推进法为手段,对查找的廉政风险点,实施项目化管理,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
(三)完善机制,强化督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要坚持与惩防体系建设相结合、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与本院重点工作相结合,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工作制度,把调查研究和监督检查贯穿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全过程,定期分析防控机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相关机制,真正建立有岗位特点、医院特色的廉政风险防控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附件:1、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流程图
2、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登记表
3、科室廉政风险防控登记表
4、个人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登记表
5、廉政风险教育案例
6、单位廉政风险权力目录
临海市中医院
2011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