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
小寒,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二十四节气 小寒养生重在“保暖”,以下是一些关于小寒养生的建议: 1. 食物选择:根据中医“秋冬养阴 无扰乎阳”的原则,小寒时节要多吃一些温性的食物,这样可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切忌粘、硬或者生、冷食物。 2. 温热饮食:小寒节气多已进入了数九寒天,小寒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尤其要重视“补肾防寒”。而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以补心气、固肾气。在饮食上可吃些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3. 保暖措施:注意头颈、背部、手脚等部位的保暖。头颈要暖:高领衣服、围脖、帽子等都可以保护头颈,助于防寒。腰背要暖: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背对太阳而晒,可壮养人体的阳气。腹部要暖:可以两手搓热后按摩腹部,或者定期进行神阙穴(肚脐)艾灸,来提高自身驱寒能力。脚部要暖:除了穿保暖的鞋子外,最好睡觉前用热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脚心,促进血液循环。 4. 运动与休息:寒冷的冬季,不要扰动阳气,适当的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后再活动,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也可以通过适当减少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的形式来“藏”,也可以通过早睡来潜藏阳气。 5. 穿着选择:小寒节气着装应以保暖为主,勿伤阳气。 6. 保健注意事项:小寒是冬季进补的最佳时节,但进补不能冒进,需要给肠胃一个适应的过程,要做好“引补”。要根据自身的健康条件,适当服食一些精肉如牛肉、羊肉、鸡肉以及人参、蜂王浆、牛奶、鸡蛋、豆浆、红枣、桂圆肉等进补。 遵循上述建议,有助于在小寒时节保持健康和温暖。 小寒养生茶 市中医院府城中医馆拮取古方精华,精心研制了“小寒养生茶”。 小寒养生茶中配有桑葚、大枣、熟地黄、枸杞、甘草等中药。可益气养阴。 桑葚:滋阴养血,生津润肠。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