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政策法规
医学前沿
健康教育
用药常识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健康园地健康教育健康教育

辨证施治 赶走鼻炎

发表日期:2011-11-02     新闻来源: 编辑:临海市中医院 浏览量:566
鼻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鼻炎的发病与治疗,均与肺有密切关系。
单纯性鼻炎  外感风寒或风热使肺气失和,致鼻窍不能通利而成。治疗以疏风宣肺、通利鼻窍为主要法则,方用苍耳散加味。方例:辛夷10克、白芷6克、薄荷10克、苍耳10克、桔梗10克、枇杷叶12克、生甘草6克。若鼻流清涕为风寒,加防风、荆芥、羌活各10克、细辛3克。若流黄涕为风热,加黄芩、桑皮各10克、石膏30克。有头痛表现者加川芎6—10克、或加蔓荆子、藁本。苏叶、金银花、连翘、夏枯草、桑叶、菊花等随症加减。此外,可用鹅不食草、苍耳叶、辛夷、薄荷各3克,冰片0.3克,共研细末装瓶,以少量吹入患侧鼻孔内,一日三次。
急慢性副鼻窦炎属中医“鼻渊”范畴,治疗均以清肺泄热解毒为主要大法。可在苍耳散加味方的基础上,加黄芩、炒栀子、生石膏、知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草、鱼腥草、麦冬、僵蚕等数味治疗。
过敏性鼻炎  属中医“鼻鼽”范畴。由于肺虚卫气不固,抵御外邪能力减弱,风寒乘虚而入所致。以祛风散寒、宣肺通窍为主要治则,方用笔者验方宣肺止流丹(藿香12克、辛夷10克、白芷6克、薄荷10克、苍耳10克、苏叶15克、细辛3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桔梗10克、地龙10克、生甘草6克)。病久脾肺气虚者加党参、玉屏风散;营卫不和者加桂枝、白芍;外有风寒内有热者加黄芩、鱼腥草。麻黄、羌活、牛蒡子、鹅不食草、柴胡、僵蚕、夏枯草等常随症加减。
萎缩性鼻炎  俗称“臭鼻子”,由于肺经蕴火热之邪,病久肺燥阴伤,鼻失滋养所致。多以清火宣肺、养阴润燥为治疗大法,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方例:南沙参12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鲁花粉30克、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桑白皮10克、鱼腥草30克、白芷10克、菊花10克、枇杷叶10克、生甘草6克。有出血表现者加侧柏叶10克、生地15克。知母、炒栀子、金银花、青连翘、蒲公英、紫地丁、野菊花、僵蚕、夏枯草随症加减。此外,可用麻油100克,用文火烧沸后,熬炼15分钟后,冷后装入清洁的眼药瓶中,滴患侧鼻孔。也可用棉签蘸蜂蜜,涂患侧鼻孔。
鼻炎患者每日晨起、睡前洗脸,以及每次大小便后洗手时用自来水清洗鼻子,不但可及时清除细菌、病毒和粉尘,保持鼻腔清洁湿润,还可增强鼻黏膜抵抗外邪的能力,减少感冒和鼻炎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