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二、中暑的临床症状
轻症中暑,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40℃以上,早期大量出汗,之后“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若不及时给重症中暑患者降温及进行急救,便会有生命危险。
三、哪些人比较容易中暑
长时间在户外工作的人员、老人、小孩、过胖人士。
四、预防中暑措施
1、注意气象台发布的高温天气预警,在炎热的天气下采取防护措施,以防中暑。
2、在室内尽量打开窗户,利用风扇、空调、冰块等降温,保持通风凉快。
3、避免在炎热的环境下做剧烈运动,户外运动最好安排在早上或黄昏后。
4、如果要外出或进行室外工作,可穿浅色、宽松和秀气的衣物,戴上遮阳帽或伞,以阻挡阳光直射及帮助散热。
5、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补充足够的水分,不宜用饮料、啤酒等代替开水解暑。当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以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五、中暑的急救
1、立即将病人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解开衣扣,平卧休息。
2、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有条件可用30%酒精擦身降温,还可在额头上、太阳穴等处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
3、喝一些淡盐水或解暑汤剂。可服人丹、绿豆汤,或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4、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并及时送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