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天气虽然早晚凉爽,但白天仍然炎热,气候干燥,所以人的身体极易出现倦怠、乏力等情况。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只有顺应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了解秋季的最佳营养伴侣,才能为冬季的养生打好基础。
◆秋季养生总原则
●养阴护阳:《黄帝内经》记载“秋令之应,养收之道。”
●防秋燥:秋日空气干燥,人们常会出现发热、咽干鼻燥、口干唇裂等现象,防燥不可忽略。
●宜养肺:肺主呼吸,上通喉咙,开窍于鼻,受到外界各种气候的刺激和影响,应特别注意润养肺气。
●秋冻保平安:所谓“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宜运动:秋季气候凉爽,正是开展户外运动的好时光,可进行登山、慢跑、冷水浴等。
◆润燥防“上火”
由于秋季气候比较干燥,加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很容易出现心跳加快、全身燥热、口唇干裂、心绪不宁等症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上火”。预防秋燥“上火”应多吃新鲜、少油、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丰富的食品,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可以养血润燥,避免口唇干裂,提高抗病能力。
另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避免“上火”,。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避免熬夜;进餐定时定量,不为赶时间放弃一顿,也不为一席佳肴而暴饮暴食。
◆食物调养宜平补
秋季饮食调养,以平补为原则,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减少食用辛味食物,增加酸味食物来养肝润肺,如梨、莲子、百合、桂圆、大枣、板栗、银耳、荸荠等也可多吃一些带有温补性质的牛、羊、狗肉之类,来温补血气、增强体质。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可以进行食补食疗,健康人也可以进行食补,但应该用气平味淡、作用和缓的食物,从中吸取,保持体力旺盛,减少疾病的发生。也可在饮食中加入黄芪、人参、枸杞、何首乌等。
◆饮食因人而异
●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脾胃虚弱的人,应食用温热熟软的食物。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儿童及青少年:秋季是儿童及青少年补钙的最佳阶段,每天平均需要800~1000毫克的钙。
●秋乏: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多吃富含维生素和钾的食物,适当吃些含咖啡因的食物。
●秋燥:注意补充水分,每天最好喝3~4杯开水。多吃梨苹果、葡萄、香蕉、萝卜及绿叶蔬菜以助生津防燥。
●秋膘:秋天脂肪容易增加,应多吃一些低热量的食物,如红豆、萝卜、薏米、海带、蘑菇等,同时有计划的增加运动量。
健康歌诀
入秋萝卜胜似良药。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拒食生姜安度秋。粥须热食,可御秋凉;粥可生津,能防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