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加手法针刺治疗面瘫
技 术
PREFACE 前言 疾病简要概述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中医又称“口眼歪斜”、“歪嘴风”、“口歪”。西医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炎,可发生于一年中任何一个季节,春、秋两季发病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本病发病率高,约占神经系统疾病第6位。
操作人员资质要求:
具备一定专科知识
诊断标准 1. 西医: 起病突然。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 根据损害部位不同又分为: 茎乳突孔以上影响鼓索支时,则有舌前2/3味觉障碍; 损害在镫骨神经处,可有听觉障碍; 损害在膝状神经节处,可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与耳廓部的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 膝状神经节以上,可有泪液、唾液减少。 2.中医: 突然起病,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部分病人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病程延长,可因瘫痪肌痉挛,口角歪向病侧,而出现“倒错”现象。
治疗方法
基本治疗: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阳明经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随症加减穴位。
操作:太阳、颧髎、翳风、合谷均采用平补平泻法。恢复期时可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
早期—浅刺、斜刺、透刺、轻刺激、泻法,风寒可加灸,风热用刺血法。
中后期—补法、透针、灸法、拔罐。
顽固期用滞针法:
电针疗法:在针刺的基础上,以颊车—地仓、阳白—太阳、颧髎—迎香两穴为一组,用毫针将针刺入穴位,待获得针感,并施行刺激手法后,将华谊牌G6805-2A型电针仪的电针器的输出线正负两极分别接连在针柄(或针身)上,采用断续波或疏密波,将输出电位器调至“0”位,然后开启电源开关,并逐渐调高输出电流量至所需程度,一般刺激强度以面肌抽动,病人能耐受而不产生痛感,病人舒适为宜每次通电15~20min。电针宜后期使用,急性期多不宜使用。适用于恢复期及发病时间较长者。
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日针刺1次,十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日。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晕针: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针取出,令患者平卧,头部稍低,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喝点温开水,即可恢复。重者以指掐人中、合谷、内关,或灸百合、涌泉等。如不缓解,可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滞针:首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延长留针手法,采用手法缓解局部肌肉紧张。
血肿:轻度血肿,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部疼痛较剧,肿胀明显者,可先冷敷加压止血,后热敷以促进局部淤血消散。
适应症
主要针对面神经炎,即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亦称周围性神经麻痹。
注意事项
1、忌: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热性补药,热性食物,烟酒,浓茶,绿豆,羊、狗肉,动物内脏。
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豆类,鱼类。如玉米,瘦肉,洋葱,山楂,海带,大枣,苦瓜,冬瓜,黄瓜,香蕉,紫茄,丝瓜,南瓜,甜瓜,桑椹等等。尤其季节转换的时候,可以多吃些韭菜、芹菜、春笋、芥菜等,既可增强体质,又可增强抗病能力。
3、勿用冷水洗脸,遇风、雨寒冷时,注意头面部保暖。
4、适当活动,加强身体煅炼,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可选择不同锻炼项目,如散步、跑步、体操、打太极拳、爬山、跳舞等。可选择不同锻炼项目,如散步、跑步、体操、打太极拳、爬山、跳舞等。
5、常听轻快音乐,心情平和愉快,充足睡眠。
6、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10-20分左右后足底按摩。
7、减少光源刺激,如:电视、电脑、紫外线等。
8、面瘫疾患者应注意功能性锻炼,如:抬眉,双眼紧闭,鼓气,张大嘴,努嘴,示齿耸鼻,湿热毛巾热脖,每晚3-4次以上。
9、适当增加维生素B族的摄入。
不良反应\事件
经长期大量临床观察,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
禁忌证
患有凝血机制障碍、感染性疾病等的患者,以及易晕针、血晕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