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尿床”?很可能是病,
家长们需要警惕起来!
有一位妈妈问诊,3岁的儿子几乎每天都尿床,中午睡觉尿,晚上睡觉也尿。遇到天气不好,无法晒,家里的被褥已经不够用了。
儿科主任医师马莉亚和众多父母聊到尿床这件事,发现很多父母都遇到过此类问题,一度焦头烂额,处于崩溃边缘:
“昨天晒得被子还没干,今天又尿了一大片”
“两个小时前刚换下尿湿的睡衣,马上又得换”
“像闹钟一样定点12点,2点,4点,6点叫娃起床,却事倍功半”
家长们知道遗尿也是病吗?
是可以治疗吗?
什么是遗尿?发生率如何?
遗尿是指5周岁以上的孩子每月至少2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7岁以上的孩子每月至少1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没有明显精神和神经异常(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5岁儿童遗尿症的发生率是15%左右,5-18岁发生率为7%~8%,比10年前有升高的趋势。
夜间遗尿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第一类病因:孩子的觉醒功能异常:如①睡眠沉,不容易觉醒,②膀胱感觉的减退,③白天睡眠减少,④睡眠中缺氧都会出现遗尿。
第二类病因:夜间多尿:如睡前饮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夜间分泌不足或敏感性下降,也会出现遗尿。
第三类病因:膀胱尿道功能异常:如膀胱容量小,逼尿肌过度活动,控尿功能发育延迟。
其他如遗传因素:尿不湿使用过多、把尿训练少,也会增加夜间遗尿的发生;另外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孤独症、智力障碍等神经发育异常会增大遗尿发生率。少部分遗尿与排便异常如便秘、大便失禁有关。
夜间遗尿有哪些类型?
儿童夜间遗尿可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是指从未获得过令人满意的夜间不尿床的儿童,一般白天也没有尿路症状,80%属于原发性遗尿。继发性遗尿是指曾经有过6个月连续的不尿床期,往往与经历家庭不良事件,伴随精神异常的概率更高,治疗更困难。如伴白天有下尿路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姿势异常或需要用力排尿、尿滴沥等等)的夜间遗尿,往往提示伴有膀胱功能障碍,治疗效果相对不好。
夜间遗尿的鉴别诊断
泌尿道感染:除尿频、尿急外,还有尿痛,通常可查尿常规、尿培养鉴别。
慢性肾脏疾病:可伴有生长缓慢,贫血、血压高等,尿检异常及肾功能异常等可协助诊断。
后尿道瓣膜症:可出现尿潴留及继发肾积水,排尿量大、滴沥、排尿中断等,可查泌尿系B超排除。
异位输尿管:正常排尿的同时伴持续尿失禁(内裤一直潮湿),并容易尿路感染。
蛲虫感染:遗尿伴夜间肛门瘙痒,皮肤被抓破。
椎管闭合不全:腿部神经功能异常:运动无力、感觉缺失、反射异常,伴骨科、皮肤问题:脊柱侧凸、下肢不等长、皮肤小窝、背部皮下肿块。
脊髓栓系综合征:早期可仅表现为遗尿 ,需查脊髓磁共振。
镰状细胞病: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疼痛,脾功能减退易感染。
癫痫发作:发作病史,阵发性刻板行为:凝视、肢体运动、肌张力丧失。
多饮、多尿相关的疾病: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烦渴等。
夜间长期打呼噜亦可遗尿。
排尿日记帮助明确定遗尿症的病因:夜间多尿还是膀胱容量小的原因?
准备量杯、电子秤、尿不湿(连续两个周末)
连续7个夜晚的夜间日记
遗尿症的治疗
1.家长不要语言或躯体的责罚,可采用激励法,和孩子做好约定,如睡前排尿,保持较长时间不尿床可以得到一个奖品。
2.床上垫一个可换洗的床垫,换衣服前彻底清洗皮肤。
3.坚持记日记,不但帮助医生诊断,还可以有干预效果,增强信心。
4.避免喝咖啡、甜饮料等,尤其睡前2-3小时不再进水、汤、奶、水果、果汁等, 晚餐的汤略减少(早上、中午分别摄入总水量的40%、40%,晚上占20%)。
5.尽量不用尿布湿。
6.积极治疗便秘。
7.合理的中药治疗。根据辩证施治,如脾肺气虚型,还是下元虚寒型等,选择相应药方。
8.针灸、推拿对遗尿有一定帮助。
临海市中医院设小儿推拿科室
积极治疗的选择:
遗尿报警器的使用
需要妈妈做好辛苦的准备,报警器响铃后,需要孩子自己关掉,然后让孩子起床小便,这样才能达到以后不用报警器也能起床小便的作用。
遗尿报警器和醋酸去氨加压素是一线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类型,选择不同方法或联合应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不同方案)。
综上所述,儿童遗尿症需排除相关病因,查尿常规、泌尿系B超,必要时查生化、脊髓磁共振等协助诊断,注意生活、饮食、排便习惯,睡前2小时禁水,必要时中医中药治疗,对治疗有需求的,遗尿报警器或醋酸去氨加压素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