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政策法规
医学前沿
健康教育
用药常识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健康园地健康教育健康教育

科普:儿童抽动症

发表日期:2021-12-10     新闻来源: 编辑:临海市中医院 浏览量:451

儿科门诊经常会遇到家长咨询:“马医生,我的孩子最近常常挤眉弄眼,就像是要打喷嚏打不出来的样子,其他人都说是孩子淘气,我在网上查了一下,不会是抽动症吧?”

640.webp.jpg


什么是抽动症?

640.webp (1).jpg

抽动症,又称抽动障碍(TD),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眨眼、翻白眼、清嗓子、咬嘴唇、努鼻子、摇头、耸肩,严重时会有抖手、踢腿、收腹、发出怪叫声以及说脏话。持续的抽动会演变为慢性抽动,学龄期如果没有治疗控制,可能会导致成人抽动症,会明显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病年龄为2-21岁,以5-10岁最多,男孩多于女孩,发病率1-7%。如果其他科室医生排除了眼睛、鼻子、呼吸道本身的问题,那么也有可能是抽动症。


抽动症是什么原因导致?

其发病是遗传、生物、心理、环境等多因素导致的,确切的机制不清,中枢神经递质失衡多巴胺活动过度或者多巴胺受体超敏感是关键环节。部分孩子抽动症状常常时好时坏,当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伴发感染或被人提醒,可使抽动加重。

640.webp (2).jpg


抽动症仅仅就是简单的抽动吗?

抽动症不仅仅就是简单的抽动,大约一半的抽动症孩子会共患1种或多种行为障碍,比如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情绪障碍、品行障碍、暴怒等等,这些共患病,会加重孩子的病情,共患病越多,病情越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会生活及心理健康发展:

①   影响社会交往:如抽动、发声可能会影响上课或周围同学,容易被批评、排斥,使孩子在交往上缺乏自信,出现退缩,不参加各种活动。

②   影响学习:抽动发作时会中断孩子的学习任务,中断思考,影响谈话的流畅性,而且抽动合并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容易遗忘,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能下降,学习成绩下降。

③   影响心理、行为发展:抽动会导致孩子自我评价低,出现抑郁、焦虑情绪,同时可共患强迫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愤怒倾向、自伤或攻击,严重者会出现品行障碍等。     


抽动症怎么分类?

抽动症按照耶鲁量表评分判定病情严重程度,<25分,属轻度,25-50分属于中度,>50分,属于重度;按照病程长短及临床特点,又可分为短暂性TD、慢性TD及Tourette综合征(TS)。短暂性TD病程短于1年,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慢性TD是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病程在1年以上;TS:多种运动抽动及1种或多种发声性抽动,病程在1年以上。


抽动症诊断需要哪些条件?排除哪些疾病?并需做哪些评估?

抽动症诊断,主要依据患儿的抽动症状及共患精神行为表现、体格检查进行诊断,缺乏特异指标。鉴别诊断上需要血化验以及脑电图、头颅MR等排除风湿性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铅中毒、癫痫、锥体外系疾病及其他脑血管病等,需要排除药物性、心因性、脑外伤引起。心理测验可有助于判断共患病,如多动冲动、强迫观念及情绪障碍等。

抽动症怎么治疗?

1)非药物治疗:轻度的患儿,多数采用单纯心理行为治疗,调节心理状态,消除病耻感,不要老说“又眨眼了!”“不准眨眼!”,这样其实是再次提醒患儿眨眼,家长需要淡化患儿的抽动症状,部分患儿可能能自行缓解。教育上,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家长应鼓励患儿多参加文体等放松活动,避免看惊恐片、玩电子游戏;与老师多沟通,通过老师引导同学不要嘲笑或歧视,鼓励孩子大胆与同学交往。

(2)药物治疗:轻度的可以选择中药或针灸,如脾虚肝亢型可口服健脾止动汤,痰扰肝亢型可用菖麻熄风片等。中度或重度的抽动症,单纯心理行为治疗无效或单纯中药效果不佳时,需要加用抽动症一线治疗药物:包括盐酸硫必利、阿立哌唑、可乐定贴或可乐定片剂,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疗程,适宜的剂量,不宜过早换药或停药。如果单一药物不能改善,则需联合用药。如果孩子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或其他行为障碍的,可同时予相关药物或到精神/心理科综合治疗。

640.webp (3).jpg


儿科专家

640.webp (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