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政策法规
医学前沿
健康教育
用药常识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健康园地用药常识用药常识

中医健康养生| 走进名药之“天麻”

发表日期:2022-03-19     新闻来源: 编辑:临海市中医院 浏览量:607

640.jpg

天麻既可药用,也可用于食疗保健,当前已被列入药食同源名录。由于古代的天麻都靠野生,产量少,价格高,所以只有王公贵族才能用得起。如今,天麻的栽培技术已经成熟,栽培天麻产量高、价格较低,所以天麻作为食品在民间餐桌上的使用越来越多,如乌鸡炖天麻、乳鸽炖天麻等菜肴已是家喻户晓。

来源:

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

历史:

天麻又名赤箭、神草、合离草、离母等,这些名称的由来与天麻独特的生长特性及功效有关。

(1)天麻:首载于《雷公炮炙论》。天,言自然之天成也;麻,如入足言物品之形也。古人认为天麻生长神奇,若上天赐予,其状类古时麻为之鞋,故名谓天麻。

(2)赤箭: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因其茎如箭杆,赤色,叶生其端,根如人足,故名赤箭。

(3)合离草、离母: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赤箭》(集解)引苏颂曰:“按《抱朴子》云:‘仙方有合离草,一名独摇芝,一名离母。所以谓之合离、离母者,此草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

(4)定风草、神草:李时珍曾说:“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故为治风之神药。”

药材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长3~15cm,宽1.5~6cm,厚0.5~2c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端有圆脐形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甘。

饮片: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淡黄色至淡黄棕色,有时可见点状排成的横环纹。切面黄 白色或淡棕色,角质样,半透明。气微,味甘。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用于:

(1)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2)虚风内动,急慢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3)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

本品甘缓不峻,性平不偏,质润不燥,专归于肝。善息风止痉、平抑肝阳,治肝阳、肝风诸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宜。能祛风通络,治痹痛肢麻与手足不遂。

生长环境:

天麻无根无绿色叶片,既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在其生长中,分别需要萌发菌和营养菌两类微生物。天麻萌发菌主要是小菇属Mycena真菌,它们可侵入天麻种子内促进其萌发形成米麻或白麻,白麻需要被蜜环菌属Armillaria真菌入侵,然后生出多个种麻,种麻会在顶端长出一个箭麻,种麻不断消化蜜环菌并将营养输送给箭麻,种麻被消耗殆尽后与箭麻脱离,我们所应用的就是这个箭麻。天麻若不采挖,来年春天会抽薹,长出花茎。天麻整个生活史要大约3年,但其地上部分出现的时间仅有1~2月,这也导致野生天麻难以被采挖到。天麻伴生菌被成功分离和扩大培养后,才实现了人工种植。

分布范围: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发现的天麻属植物约有30余种,我国天麻属植物已发现有6个品种,即天麻、原天麻、细天麻、南天麻、疣天麻。其中,天麻的产量最多、分布最广,也是目前主要的栽培品种,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东北及华北各地亦产。

天麻在种内产生了许多变异,根据花和花茎的颜色、块茎的形状等又将天麻分为红天麻、绿天麻、乌天麻和黄天麻4个变型。生产中主要栽培的是红天麻和乌天麻。红天麻产量高、适应性强、抗病性好;而乌天麻口感好,品质最佳,但生态适宜性较差。1998年,由红天麻和乌天麻杂交得到的乌红杂交天麻问世,该天麻品种集合了父母系的优点,产量高,外形好,品质也较好,被大面积推广种植。 

药材质量:

天麻在冬季茎枯时挖出的为“冬麻”,质量较好;春季出芽时挖出的称“春麻”,“春麻”因开始发芽而消耗了块茎的营养,所以质量较差。挖得后,洗净者煮透或蒸熟,压平,微火烤干,润透切片。整个的以体质坚实,个大完整,有鹦嘴状芽的为好,药材饮片以质坚实、片大、半透明、色泽透亮为佳。

推荐养生茶饮:

“春分养生方”:玫瑰花5克,天麻6克,生白术5克、炒麦芽10克、黄芪10克、生甘草3克。可以疏肝养肝、补气健脾。